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為其實現碳中和、打造碳中和示范區提供了絕佳平臺。聚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青海持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重要進展!笆濉逼陂g,青海碳排放強度降幅居中國首位,綠色轉型加快推進。 “碳中和”并不意味著要實現“絕對零排放”,而是使碳排放量和清除量達到平衡,即通過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將碳排放對自然產生的影響降低到凈零程度。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變革,是青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中國長期以來都在發展煤化工,用煤炭、氧氣和水來合成復雜的有機物,產出傳統上需要石油制造的化學品。其缺點是需要消耗水,并排放一定的二氧化碳。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加入氫氣,用高效的催化劑和智慧的化學反應過程,就能對煤進行“精準剪裁”,用更少的水、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來獲得需要的化學產品。 氫氣不光能夠幫助煤化工,還能用來替代現有的化石燃料,實現能量的儲存與集中釋放。氫燃料電池技術可以用比內燃機更高的效率釋放能量,氫氣完全有潛力取代當今的汽油,成為社會運行中,能源的“搬運工”。當今能源體系是由化石能源產生電力、液體燃料,再到達最終用戶。在未來能源構架中,氫能將與電力一起居于核心位置,為終端用戶供能。 落實好國家確定的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需要重點關注水電解科技創新和資本投入,尤其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大規模水電解,生產更多“綠氫”,探索大容量、安全、穩定的儲能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