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系統性建設至關重要,對于中國的ESG體系來說,還需要在推進過程中認真思考如何與國際接軌。 2022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了科技創新局、社會責任局,有利于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同年6月就要求央企上市公司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 在金融體系方面,銀保監會印發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倪清表示,“不管是監管標準制定,還是資本市場上市信息披露,從這些維度來看,2023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中國的ESG體系將會更加科學和完整。當然,要與國際接軌,還可以在自身可持續披露體系以外,廣泛借鑒成功經驗,例如在金融方面可以參考香港的做法,也可以對標ISSB(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標準! 倪清表示,制造業、金融服務業和消費品零售業這些行業領域尤為重視ESG,主要是因為這幾個行業具有較高的國際市場性和供應鏈流通性,其消費者的低碳意識業已形成,低碳已經被這些行業視為產品競爭優勢之一。 倪清進一步談道,在發展ESG的過程中,企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這個路徑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比如有些側重碳中和,有些更側重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有些會積極推動鄉村振興。ESG實際上是一個多元化包容性的框架,企業推進就應該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劉丹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