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打卡地ALIMENTARI餐廳。

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區街景。 
鳥瞰宜居宜業的新華路。
本報記者 | 繆曉琴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作為上海城市更新、工業舊址再利用的“封面級”案例,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順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節拍,將歷史建筑“二次開發”、建設“15分鐘生活圈”的豐碩成果,轉化為塑造優質營商環境的源動力,用心用情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集成式服務,積極打造宜居宜業的精品城
“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先行示范社區
人與城市相互依賴,每一方都使另一方豐滿有據。作為上海首批“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之一,新華路街道保持不斷自我更新,銳意進取為城市經濟生活源源不斷輸送養分,不少實踐成果已成為全市樣本。 社區生活圈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吃與住的地方,而是居民享受生活、同時滿足物質與精神需要的聚居地。2019年,上海市啟動“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工作。2021年,新華路街道作為全市2個重點樣本社區,登上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舞臺,向全市人民展現試點成果。如今,新華路街道已成為商務部“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街道,并正在開始新一輪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升級版”規劃,探索將營商環境建設融入城市配套設施中,建立以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新華宜業樣本。 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新華路街道根據市、區兩級相關工作要求,就“居住、就業、出行、服務、休閑、特色”六大主要板塊進行排摸、梳理、評估,通過街道訪談、居委座談、問卷發放、規劃梳理等工作環節,制定了從生活保障向品區,擦亮“新華中央活動區”品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在歷史傳承與功能開拓中,“百年新華”正緊跟長寧區的整體規劃,加速建設更多具有標桿意義的產業載體,多措并舉打造新媒體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地、生命健康產業帶、“互聯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極,綻放生生不息的自新活力。質提升過渡的社區提升路徑。 優化社區便民服務布局、提升社區商業業態品質,是新華路街道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中之重。根據社區現有商業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新華路街道結合以城市更新的持續推進,因地制宜打造了數個10分鐘慢行范圍內的特色生活圈,不斷優化新華歷史風貌街區休閑、藝術、電影、文化等產業布局,大力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 優質的社區生活圈不僅展現了城市硬實力,同時展現的也是城市軟實力。3500平方米的新華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在2021年底剛完成全新升級。形形色色面向不同年齡段居民不同需求的活動室,讓這里迅速成為“新華人”日常文化活動的聚集地。 從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出發,步行5分鐘,在新華路359號的老洋房里,坐落著新華路街道社區黨群服務分中心暨新華里巷市民中心。這里全面涵蓋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法律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等各類服務,并因地制宜地設置個性化服務。
從工業明珠“穿越”到中央活動區
作為發展較為成熟的中心城區,新華路街道已進入存量發展時期,在新增建設用地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已經成為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相比“平地起高樓”式的增量建設,存量改造過程更為繁瑣復雜。在轟轟烈烈的城市發展浪潮中,如何實現高質量的蝶變新生是一種智慧。 新華路街道根據社區現有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商業載體、商業業態特點,加強整體布局,在社區商業業態整體提升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在全市具有一定影響力、吸引力的時尚消費地標,為各類消費群體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親子家庭悠閑散步,文藝青年打卡拍照,阿姨爺叔“遛娃”……地處新華路歷史風貌區的“上生·新所”原本是一片封閉的科研生產園區,如今已華麗轉型為滬上時尚文化新地標,成為廣大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 對歷史遺存最好的保護是再利用,對城市記憶最好的守護就是讓它以全新的方式物盡其用。上海萬科通過“修舊如舊”的手法,對老建筑的立面與空間進行修復,將其兩邊的通道打開,把空間開放給周邊的居民,與周邊的生活空間連通,形成很強的互動性。在這一集商業、辦公、休閑、文化、社區服務等功能于一隅的無圍墻“城市會客廳”,慕名而來的游客已構成“上生·新所”的主要群體。 舊片區新了,老建筑活了,環境面貌美了。人聲鼎沸的煉鋼工廠如今正蝶變為“新華·中央活動區”。隨著IMShanghai長寧國際、東方明珠凱旋中心、寶地新華大廈、上海融僑中心等大型商辦項目逐步竣工,未來2年內將釋放80萬平方米的商辦空間!靶氯A·中央活動區”將融合風貌街區、時尚園區、活力社區、商務辦公區“四區”功能,成為一個集商務辦公、商業購物、藝術展覽、創意設計、文化娛樂、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復合的區域。 其中,A.F.A上海融僑中心將打造一座集藝術、生活、辦公、商業和大型城市生態公園于一體的綜合體,傳承城市歷史記憶的同時,塑造上海藝術商業新名片。消費者在購物中心既能光顧設計師買手店、精致生活雜貨旗艦店、潮物概念店等年輕、潮流感十足的新興零售組合,也能享受到高端設計師家具、高品質健身房及生活方式體驗館等生活方式品牌,提供治愈解壓的精致生活空間。 得益于新華路街道積極打造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IMShanghai長寧國際所在凱田路兩側商鋪外擺極具生活情調,延伸向上發展出5層各色店鋪,形成“上沿街+垂直商業”的綜合性空間。16小時不打烊的花式美陳、戶外外擺、休閑活動,將街區的互動感和開放性營造到極致。底層的南面花海廣場以及北面科技光影廣場兩個下沉式廣場,組成創意無限的美食與潮玩聚集地。在辦公空間則設有接待區、媒體區、清水區、精裝樣板區、洽談區五大區域。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消費,都能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解決。 目前,IMShanghai長寧國際的4棟超甲級寫字樓已成功吸引了多家行業龍頭及區域性總部企業入駐,例如美國500強公司羅賓升國際物流、國藥集團國潤供應鏈、猿力教育上?偛、知名時裝品牌太平鳥服飾、歐洲制藥巨頭凱西制藥、科技獨角獸企業數數科技、央企金融航母信達期貨等。 精品城區建設為新華路街道營造了優質的商業氛圍,進一步推動特色產業集聚,促進招商引資,吸引活力企業入駐,成為打造“上海未來的國際貿易集中承載區、服務經濟品牌示范區、智能智慧創新集聚地、時尚文化創意策源地”的強勁引擎。
多元服務為優質企業釋放活力空間
都市蝶變滿目新,征衣未解馬蹄疾。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關系民生、完善功能、助推發展的重大項目建成,新華路街道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持續增強,“花園社區·人文新華”的魅力更加彰顯。新華路街道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與服務,日益成為宜業宜商的投資熱土,一張濃墨重彩的新華產城融合新畫卷正在眼前緩緩展開。 “到新華去”不只是尋找城市文化風景者的口號,也是企業尋找安穩之家深思熟慮后的明智之選。目前,新華路街道共厚植企業3800多家。其中,重點企業200余家。在時尚創意產業、在線新經濟、生命健康賽道、總部經濟等領域,吸引和培育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優秀的產業園區不僅要注重外觀、看重健康、擁有脈搏的暢通,還要有溫潤的品質。在武夷路333園區的2棟辦公樓中,黑湖科技進駐了其中一棟,不僅將另一棟留給自己在全國的產業鏈生態伙伴企業,還引入咖啡廳、花店等業態,作為一家專注工業信息化的科創企業,黑湖科技在武夷路找到了歸屬感,與周邊生活氣息緊密融合。 據黑湖科技負責人介紹,年輕一代的科技人才大多向往富有活力、配套完善的辦公環境。長寧區擁有豐富的數字場景,連接了“大虹橋”與上海核心區,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出差都很方便。在新華路街道有地標性和上海歷史文化特色的園區辦公,對黑湖科技招募生態伙伴也有很大幫助。 服務企業歸根到底是服務人。近年來,為了助力域內企業持續健康成長,新華路街道不斷打磨自身的服務技能,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在線上依托“新企通”小程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在線下通過營商服務站,為企業打造具有“政務+商務+黨務”的綜合服務空間。此外,新華路街道還創造性地為企業制定營商服務清單、企業需求清單、街區資源清單3張清單,讓企業能夠更加契合新華路街道的發展布局。 如何讓樓宇園區企業和白領在短時間近距離獲得黨群服務、自助終端服務、專屬團隊服務、“六個便利”服務和白領公寓物業管理服務?2021年,新華路街道貫徹長寧區“樓門口”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打造“‘寧聚里·新華PLUS’上生·新所”黨群服務站,用實際行動書寫“宜業新華”的美麗篇章。服務站主要輻射服務晨品人才公寓、上生新所園區及周邊辦公樓宇企業和白領,采取“1+1+1+X”的運營模式,通過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送資源,定時定點開展黨務咨詢、企業咨詢、人才咨詢、戶籍政策咨詢等專業服務。 站內配置有接待臺、修身書屋、自習空間、人才驛站、微展廳、公益角、暖心小屋、議事廳、舞蹈房等空間區域,站外還配備一臺“一網通辦”自助終端與一臺“喜馬拉雅聽書閱讀機”,力求通過全天開放、錯時運營、錯位服務,打造樓宇園區黨群服務“新地標”,形成“15分鐘社區生活圈”及社交活動圈,提升園區及周邊樓宇黨員、職員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通過豐富多彩的“午間一小時”、晚間健身專場、周末手工專場、醫療配送、DIY手工課程、白領交友、健身瑜伽課程等活動,周邊工作的員工可以利用午休、晚間、周末時間,得到身心愉悅與放松,進一步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擇木而棲,蓄勢待飛,新華路街道為企業鑄就了可以自由高飛的堅實之巢,使得在新華落戶的企業有強烈的歸家感,能心無旁騖地專注于自身經營與發展。同時,優質企業也為梧桐街巷可持續發展不斷輸送產業動能,成為全體居民追逐美好生活夢想的強大底氣。 (本版圖片均由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