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訂閱服務 |   郵 箱
                                             
                                               
                                             
                                             首頁  今日要聞 發改新聞 地方新聞 產經新聞 營商環境 一帶一路 綠色共享 物價消息 商業資訊 企業債券 債券公告 招標投標
                                            招標投標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地方新聞  
                                             
                                            電子報
                                             
                                            湖北嘉魚:以改革之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跨越式增長
                                            2022-09-01 00:00:00      中國經濟導報

                                            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雷平拍/攝

                                            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雷平拍/攝

                                             


                                            廖 亮 丁 翠 胡際海

                                                近年來,湖北省嘉魚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立足嘉魚實際,圍繞“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總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聚力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領域”,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顏值生態、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五高新嘉魚”壯麗藍圖,推動嘉魚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跨越式增長。
                                                
                                            堅持思想為先
                                            戰略謀劃“小縣大城”

                                                認真落實湖北省委“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要求,開展“十破十謀”大討論,破除小縣小城思維,謀劃建設“小縣大城”。實施“一化帶三化”,提升縣城承載力。做大縣城是最集約的發展。嘉魚縣堅持規劃先行,率先在湖北省實施擴區調區,謀劃推進城區東擴、鎮改街道,將新街鎮、官橋鎮納入城區組團發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區和老城互補發展,提升縣城承載空間。做強中心鎮、中心村,推進人口、產業向縣城集中,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帶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加快“三個轉變”,提升縣城輻射力。做強縣城是最有效的帶動。嘉魚縣借勢借力武漢,立足承接武漢城市圈功能分流,引進中南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托管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招引首義學院、東湖學院建設分校,吸引武漢中百、和潤家等大型商超進駐,實現交通優勢轉變為要素集聚優勢、區位優勢轉變為勢能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做強城市功能,帶動全域發展。打造“公園城市”,提升縣城影響力。做優縣城是最精明的增長。嘉魚縣積極實施退垸還湖、濱江生態提升、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三湖連江綜合整治等工程,加快建設牛頭山森林公園、馬鞍山礦山公園,城區建成A級景區4個,打造“小巧、精致、靈秀”公園城市;整合全縣水面、山林、礦山等資源,做強城投融資平臺,成立城發、交建、文旅等投融資公司,籌措建設資金,實施“雪亮工程”、數字化城管等工程,蟬聯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加速要素向城市集約。
                                                
                                            堅持發展為要
                                            全力培育“小縣大產”

                                                按照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思路,念好融強舞美實“五字訣”,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融入大武漢,緊盯武漢這個最大資源、最大優勢,加速貫通交通大動脈,武深高速、嘉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簰洲灣長江大橋今年開工建設,沿江貨運鐵路、武嘉市域鐵路納入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主動對接江夏漢南,開展園區跨區合作,武漢中用、南合汽車等項目服務武漢車都發展,努力成為武咸同城橋頭堡。
                                                做強工業,抓牢工業“第一引擎”,“三量齊發”助推工業崛起。堅持招引項目做大增量,滾動實施百名干部、百日攻堅、百個項目、百億投資“四百”招商行動,今年以來簽約項目總投資424億元,實現開局精彩。堅持盤活資產做優存量,創新府院聯動機制,多形式盤活閑置資產近50億元。堅持技改提能做強變量,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2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1家,促進產業轉型。
                                                舞好龍頭。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答好“三農四問”。立足縣域特色,做強蔬菜、水產兩大產業,新引進農業物流中農儲、凈菜加工金源鴻、食用菌加工新代米、魚產品加工潯味堂等8個投資過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建成全國加工品類最全的蓮產業鏈,實現從賣資源向賣產品轉變。
                                                美麗全域?咐伍L江大保護政治責任,完成長江沿岸造林綠化178萬畝,取締沿江非法碼頭和砂石堆場27個,收回重點湖泊承包經營權21個,拆圍還湖7萬畝;做足水文章,發展水經濟,圍繞縣城布局,阿洛亞、蜜泉湖、詩經文旅小鎮等六大康養項目齊頭并進。
                                                落實民生。深化與湖北省農發行合作,共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驗區,謀劃實施全域交通、全域公共服務、全域人居環境提升、全域供排水一體化等“十個全域”工程,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謀定后動、謀定快動,念好融強舞美實“五字訣”,加快實現小縣大產。緊盯武漢發展產業,圍繞武嘉同城謀劃推動“三條鐵路”(沿江貨運鐵路、江漢平原與幕埠山區貫通鐵路、武漢城市軌道延伸)、“三條公路”(102省道改擴建、法舒線延伸、環斧頭湖旅游大通道)、“兩大基地”(千萬噸級精品鋼生產基地、華中地區紡織基地)等重大項目。主動對接江夏、漢南,開展園區跨區合作,謀劃推進武漢經濟開發區嘉魚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光電信息產業園“三大園區”。充分利用農業、文旅特色打造武漢“菜籃子”“后花園”。
                                                “三量齊發”發展工業,加快工業崛起。招引項目做大增量,圍繞冶金建材、紡織衛材、食品加工、高端裝備制造四大產業,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先后引進投資320億元的智慧冶金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投資350億元的浙江紡織綠色循環產業園、投資46億元的嘉魚源網荷儲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等大項目。盤活資產做優存量,創新府院聯動機制,多形式盤活閑置資產近30億元。技改提能做強變量,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2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1家,促進產業轉型。
                                                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舞活農業產業龍頭。立足縣域特色,做強蔬菜、水產兩大產業,引進農業物流中農儲、凈菜加工金源鴻、食用菌加工新代米、魚產品加工潯味堂等8個投資過億元加工企業,目前投資11億元的中農儲、投資7.2億元的新代米、投資2億元的潯味堂等項目正加快推進,國家和湖北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5家。
                                                打好化工園區轉型升級戰,以一流標準、最嚴要求,對化工園69家企業分類綜合整治,加快轉型轉產轉向。打好水環境治理戰,完成長江岸線補植復綠、重點湖泊經營權回收“兩大任務”,加快推進濱江生態提升示范工程、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大工程”,建美“生態客廳”。打好礦山修復戰,白云山礦區一期通過驗收,高鐵、官橋礦區加快整治,累計復綠2000多畝,打造“天然氧吧”。五是實民生。深化與省農發行合作,實施全域公共服務、全域人居環境提升、全域供排水一體化等“十個全域”工程,與市場主體合作推進垃圾分類,啟動第二自來水廠、第三污水處理廠、氣化鄉鎮和整屋光伏等項目建設,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堅持環境為基
                                            努力實現“小縣大為”

                                                嘉魚縣深入踐行湖北省委“好正實優”、咸寧市委“深實嚴久細”工作標準,創新機制優化環境,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
                                                創新產業全周期保障機制。建立“1+2+9+N”項目推進機制,成立1個領導小組,設立綜合協調、督辦考評2個辦公室,組建冶金建材、現代農業等9個產業專班和27個重點項目指揮部,嘉魚縣“四大家”班子成員不分一線二線,帶頭聯項目、擂項目,每月“比亮曬”工作成效,全流程保障項目早簽約、早落地、早達效。
                                                創新項目全天候服務機制。健全“企呼我應、事不過夜、形成閉環”機制,縣直部門班子成員全員駐企聯企,實行保姆式、訂單式、全天候服務,對服務項目實行“紅黃牌”通報,倒逼干部當好金牌“店小二”。優化干部考核體系,突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用數據說話、以實績用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做問題的終結者。
                                                創新發展全領域拼搶機制。在黨員干部中開展提德、提能、提神、提標、提效“五提”行動,在鄉鎮部門中開展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爭活動、爭試點、爭進位“六爭”行動,每月督辦會商、每季拉練檢查、每半年綜合考核,比出“五提六爭”成效;全面推行干部日志管理,清晨記錄“學了什么”,夜晚記錄“干了什么”,養成“清晨之問,靜夜之思”的習慣,營造“拼搶實”濃厚氛圍。

                                            創新驅動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創新就是生產力。嘉魚縣把創新平臺作為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建設等工作,面對新的形勢,迎難而上,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實現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2021年,嘉魚縣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7.82億元,占GDP比重28.5%;高新技術企業53家,占規上企業比重25.11%;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家,同比增長27.27%;每萬家企業法人中科技型中小企業116家,當年技術合同成交額5.6億元,占GDP比重1.82%;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2.31%,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比重8.14%。
                                                嘉魚縣全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組織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做到培養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工作早謀劃,形成良性發展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目前擬申報21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15家,登記科技成果5項,科技成果轉化1項,備案市級孵化器1家。
                                                全面加強平臺建設。嘉麟杰紡織、穩健醫療、仕全興聚氨酯、元拓鋁合金4家企業已申報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已通過答辯環節;武昌首義學院環保產業園入駐企業7家,正按照市級孵化器要求進行升級;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省級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并通過實地考核;嘉魚蔬菜產業研究院與湖北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已經完成3項技術課題,目前已經得到推廣和應用。

                                            融入武漢 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嘉魚縣牢牢把握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機遇,依托自身生態旅游資源,甘當配角,做好配套,從產業切入、從項目切入。努力培育大健康產業發展新動能。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項目、金盛蘭貨運鐵路專線項目、省道S330武漢段改擴建項目、武漢市域地鐵延伸至嘉魚項目正積極推進落實。沿江貨運鐵路、武嘉市域鐵路納入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省道S102武漢段改擴建項目已納入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公路水路)重點項目庫。
                                                科技創新初顯成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武漢科技大學與金盛蘭共建鋼鐵產業研究院;湖北工業大學在嘉魚縣藍野生物科技葛仙米天然養殖基地成立“湖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工作站”,成立研發基地,并正式運營;武漢新聯大生物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已開展產學研合作,并完成一項成果轉化項目;湖北嘉麟杰紡織公司與武漢紡織大學、仕全興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北大學合作正在申報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萍柬椖考涌旖ㄔO。積極與武昌首義學院環保產業園對接,對首義學院環保健康產業園項目進行升級;穩健科技產業園(二期)項目已開始施工建設;即時配送數字科技項目正在起草合作協議,商議有關稅點問題。
                                                產業協同筑新高地。加快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園區合作共建;積極引進汽車零配件企業,目前已有武漢中用、湖北南合、湖北環宇等裝備制造項目投產。成功引進農業物流中農儲、凈菜加工金源鴻、食用菌加工新代米、魚產品加工潯味堂等8個投資過億元農業企業落戶園區,在城區建成全國加工品類最全的蓮產業鏈。加快推進詩經文旅小鎮、湖北阿洛亞通用航空旅游綜合體、天湖沙洲—三國陸口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建設。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從2022年元月開始,陸續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1場,為企業解決用工993人。通過“湖北政務網”、手機App、QQ群或醫保經辦服務窗口直接辦理等方式,實現了“一卡就醫、一站服務、一票結算”。完善醫療服務共享。聯手中南醫院、省第三人民醫院托管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創建縣級“三甲”醫院;引進武漢康泰化成租賃閑置資產改造建設寶康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康泰醫院等加入了省級?坡撁。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申請承辦第三屆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長江馬拉松”比賽;康豐源生態旅游區加入長江中游湘鄂贛三省文旅一卡通年卡,山湖溫泉加入湖北旅游年、大武漢旅游年卡,將蜜泉湖旅游度假區(金色年華)加入湖北旅游年卡。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實現了涉及18家單位部門,共計316個事項的跨市通辦。加強高校資源共享。已建成武昌首義學院、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2所大學;已簽約引進了武漢傳媒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科技學院3所高等院校;與武漢科技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與武漢文華學院等大中院校對接,主動承接武漢高校外遷和功能外溢,進一步推進武漢南大學城建設。

                                            治管并舉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加速改善生態環境。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縣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8.3%,PM10年均濃度49ug/m3,PM2.5年均濃度37ug/m3;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納入國控、省控、市控的7個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為100%。著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19件中央環保督查信訪件已完成整改銷號17件;處理環境信訪案件82起,信訪事項處理率100%,回復率100%;完成營造林面積20000畝。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老審計局小區改造已完成,其他10個老舊小區改造正在施工中;嘉魚縣應急物資儲備多功能中心正在進行主體建設,嘉魚大道全線路面刷黑,園區四路工業大道至詩經大道完成全線路面刷黑、給排水及,綠化、照明工程;工業大道至陽光大道路、三湖大道、櫻花幼兒園道路項目正在按進度施工。
                                                交通路網加速打通。S359朱砂至綠嶺一級公路改建項目全線下基層水泥穩定混凝土已鋪設完成,陸八舒旅游扶貧二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全線下面層已完成,計劃年內建成通車;G351官橋至石埠塘段一級公路、農村公路“三年消!惫こ蹋ㄒ黄冢┲黧w已完工。
                                                城市治理更加細化。清除玻璃櫥窗亂張貼400余戶共2600㎡,拆除破舊戶外廣告牌匾60余塊、破損遮陽蓬40余只,拆除違章店牌店招120余塊共1000㎡,清運并無害化處理城鄉垃圾約43618.7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社區公園及小綠地景觀工程改造項目二期加快建設,城區綠化帶補栽項目已全部完工。對城區44條主次干道進行維修硬化,投資1.3億元新建魚岳農貿市場、茶庵農貿市場,打造3條嚴管街,4條示范街,在官橋新村等10個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

                                            優化環境 競爭優勢持續提升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吸引力、就是競爭力。嘉魚縣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以營商環境評價整改和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中央和省穩增長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推動營商環境取得邁上新臺階。
                                                積極優化政務環境,當好“店小二”。推進流程再造。推行企業開辦“1050”標準(一窗申請,0.5天辦結,零費用),持續推進“簡易注銷”“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大力開展“貼心代辦”服務,全縣各鎮便民服務中心均已采用綜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務,實現幫辦代辦教辦全覆蓋。加快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實現109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分兩批印發武漢“1+8”城市圈“跨市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做到319個事項在武漢“1+8”城市圈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深化審批改革。持續鞏固“我要開藥店”“一事聯辦”成果,上線特色一事聯辦主題“我要辦水產養殖企業”。通過“一把手走流程”,24名局長切實體驗辦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推動業務辦理流程再造和配置優化,進一步優化綜合窗口受理模式,基本實現“一號申請、一套材料、一鏈辦理、一窗取件”。積極拓展智能咨詢渠道。運用多渠道智能咨詢方式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涉稅咨詢服務,遠程回應涉稅訴求1362人次。持續推廣“非接觸式”服務,落實辦稅繳費網上辦事項清單,新辦納稅人增值稅專票電子化率達100%,已有900余戶納稅人完成首票一戶式服務。
                                                優化市場環境,打造“新引擎”。市場準入公開透明。全面推行住所登記“申報承諾+清單管理制”改革,實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共辦理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市場主體320戶。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已實現101個不動產登記項目全程網辦,19家銀行及網點可辦理不動產抵押和抵押注銷業務,不動產登記+水電氣視網的聯動辦理推行“免申即享”改革,已兌現資金612萬元,惠及1.26萬人。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依托“楚貿通”平臺,完善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功能,已有41家外貿企業注冊,在平臺發布服務總數32條。通過短信平臺、云上嘉魚、嘉魚熱線等媒介廣泛宣傳,引導市場主體自主申報,截至目前,全縣企業年報公示率81.98%,個體年報率58.02%,農專74.05%。已調整部門聯合抽查清單,對同一對象“綜合查一次”,目前已發起聯合抽查任務17個,完成7個;發起本部部門任務22個,完成11個。平臺服務不斷深入。協助企業積極申報高價值專利、荊楚品牌培育項目,漢麻公司已成功申報高價值專利項目。深入實施專家企業行暨科技副總服務中小微企業活動。引導企業參加中國-中東及北非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第19屆東博會、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荊楚云展等一系列活動,舉辦2場對外貿易主題宣講會,助推企業發展進出口貿易。
                                                優化政策環境,培育“新動能”。有序推進財政政策落地。全力做好惠企紓困,全縣各金融機構今年累計向企業發放貸款11億元,退稅減稅降費緩稅共計8.42億元(留抵退稅6.38億元、減稅降費0.24億元、緩稅1.8億元)。積極主動向上爭取資金,目前已到位資金17.4億元;積極策劃專項債項目63個,已入庫債券項目38個,債券資金需求25億元(已發行專項債8.26億元,一般債券1.72億元)。新增發放“4321”新型政銀擔貸款1.57億元,同比增長14%。全縣中小企業采購總額為5129萬元,小微企業采購總額為900萬元,占比為17.55%。已返還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總額為312萬元,涉及291家企業。加大金融貨幣支持力度。推動延期還本付息優惠政策。金融機構對接協商中小微企業68家,采取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支持企業41家,對52戶房貸客戶實施延后還款。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發放支農再貸款1.2億元,涉及697戶經濟主體;發放支小再貸款6030萬元,涉及247戶。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各金融機構對中大型企業一戶一定價,實行最低利率?h農行對小微企業實行普惠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30萬元。完善小微企業貸款授權、授信、受理回告、盡職免責“四張清單”金融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全縣34家公示網點受理普惠小微貸款申請筆數168筆,受理回告清單累計發放168筆,普惠小微貸款不良5筆,認定免責4筆。落實擔保降費政策,截至目前,該縣政府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2.1億元,其中小微和“三農”占比100%;新型政銀擔“4321”業務47筆、金額1.6億元。強化民生基礎保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長江干堤提檔升級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謀劃推進長江綜合門戶港、簰洲灣堤防加固提升一期工程,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項目7.7公里,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7公里。積極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對水電氣收費情況檢查。推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對承租國有房屋減免3~6個月租金,累計為37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76萬元。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累計發放4200萬元救治資金。開展經營性自建房“百日攻堅”行動,進一步推進落實城鎮燃氣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每月定期對城鎮燃氣、液化氣站開展督查檢查。
                                                優化法治環境,架起“防護網”。強化法治保障。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進駐工業園區為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加大追贓挽損工作力度,為金盛蘭、嘉能熱電、雄威木業、江家灣置業等公司追回贓款5100余萬元。規范行政執法。嚴格規范執法程序,印發了行政處罰法使用指南,制定了公安機關“百警訪聯百企”行動工作方案;無犯罪記錄證明已實現縣內通辦。積極探索行政執法人員盡職免責制度,嘉魚縣稅務局將土地增值稅管理作為試點,對流程涉及的單位和崗位進行了固化,確保盡職免責到崗到人全覆蓋。強化監督檢查。開展“遍訪企業解難題”活動,287家“四上”企業全部走訪完畢并形成任務清單,按季度進行銷號,已解決63家企業反映問題。對全縣營商環境開展督查,設立“營商環境曝光臺”,嘉魚縣紀委針對損害營商環境案例發布兩次通報,通報了9起相關案例。
                                                突出示范引領,創建先行區。深化“多測合一”改革。制定了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工作實施方案,已探索為弘碩物流、新代米生、順越機電3家公司開展了“拿地即開工”“六證同發”工作。探索縮小施工圖審查范圍。制定了“探索縮小施工圖審查范圍”改革事項實施方案,實行施工圖審查告知承諾制辦理施工許可和低風險建設工程施工圖免予審查。加強庭審記錄改革。投入84萬余元建成互聯網科技法庭、潘家灣科技法庭和官橋科技法庭,全面提升訴訟服務工作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庭審效率。完善行政執法人員盡職免責制度。對稅務部門行政執法全流程進行了梳理,按照盡職標準清單化、責任落實規范化、免責程序制度化工作要求,將土地增值稅管理作為盡職免責試點工作的切入點,正在開展土地增值稅清算審核,確?茖W制定盡職免責制度,細化免責條件情形、處理程序、操作流程。

                                            【期號:】【版面:】【作者:】打印本頁
                                             
                                            相關文章
                                            招標投標 | 更多>>
                                            · 資產處置暨招商公告單 2023-04-15
                                            · 資產處置暨招商公告單 2023-04-15
                                            · 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 2023-04-13
                                            · 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 2023-04-11
                                            ·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 2023-03-23
                                            ·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 2023-03-11
                                            · 關于變更2023年上饒市廣… 2023-03-11
                                            ·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 2023-02-11
                                            發改新聞 | 更多>>
                                            · 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 鐵… 2023-04-08
                                            ·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 2023-04-08
                                            · 第五屆全國產業轉型升級… 2023-04-08
                                            ·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 2023-04-01
                                            ·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 2023-04-01
                                            · 堅持圍繞“五子”聯動推… 2023-03-23
                                            · 提高站位強化擔當深化改… 2023-03-23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 2023-03-23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 聘 | 網站廣告刊例 | 廣告刊例 | 招標公告刊例 | 訂閱服務 | 版權聲明 | 鄭重聲明 | 中國發展網 | 記者證查詢 | 技術產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59號新華大廈8層
                                            郵編:100053
                                            Copyright 中國經濟導報網  京ICP備090510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735號
                                            產業報行業報新聞道德委員會舉報投訴電話:010-65573925;舉報投訴email:xwddwyh@126.com
                                            技術支持:中國發展改革報社網絡技術部
                                            国产一区二区色午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