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鋼園區。新華社 本報記者 | 公 欣
不用出國,就能在電商平臺買到各種各樣的進口商品,這一過程便享受到了跨境貿易服務;周末難得有時間,去電影院看一場熱門國外大片,便是享受到了文化娛樂服務……千絲萬縷間,服務貿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8月3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開幕,今年的主題是“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本屆服貿會有超過400家的世界500強以及國際龍頭企業線下參展,整體國際化率達到20.8%,有7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國家或總部名義設展辦會。其中,10個國家首次以國家名義設展。
服務貿易,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服貿會,跟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具體關系?服務貿易能給老百姓帶來什么樣的便利和好處?接受記者采訪的95后新青年小王可能并未意識到,他眼里的“動動手指,不用出家門,就有快遞員上門送國際快遞”的便利生活,實際與服務貿易密切相關。 法國的紅酒、比利時的巧克力、俄羅斯的大列巴面包等在國內商場、電商平臺均有銷售,中國的紡織品、玩具、日用品等大量進入歐美市場……事實上,隨著物流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國際運輸能力大大加強,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人們逐漸感到這個地球變小了,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這些,都是國際物流運輸服務飛速發展帶給人們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國際物流運輸,就是一種服務貿易。在由聯合國、歐共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六大國際組織于2002年共同編寫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中,將服務貿易分為十二大類,包括運輸服務、旅行服務、建筑服務、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等。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服務貿易內涵不斷豐富、外延進一步拓展。像近兩年服貿會就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布了一批新技術、新應用、新成果、新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升級,服務貿易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我國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將超過50%,到2035年將達到60%~65%。消費結構升級對服務貿易需求持續增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認為,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貿易的開展與每個老百姓都息息相關,教育、旅游、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對外開放,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優質服務選擇。
10年服貿會,見證萬千變化
“服貿會自創辦以來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之一。”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 服貿會的前身是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2012年起正式批準舉辦。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每年在北京舉辦,仍簡稱“京交會”。2020年,簡稱由“京交會”變更為“服貿會”。 “服貿會為我國服務業高質量開放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王東堂介紹說,服貿會自創立以來,致力于聯通國內外服務市場。一方面,推動中國服務“走出去”,提升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把國外的優質服務“引進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王東堂表示,服貿會發展的這十年,見證了中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歷程。2012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長6.1%,高出全球增速3.1個百分點。“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去年我們已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二位。” 據記者了解,本屆服貿會在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廳設置中國服務貿易成就展專區,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服務貿易10年發展歷程和成就貢獻,展望未來發展方向。優選一批優秀服務貿易成果,以實物、視頻、圖片及文字形式展示10年成就,涉及供應鏈服務、建筑服務、航空運輸服務等領域,涵蓋數字人民幣、人工智能等最新場景。 從首屆服貿會主題“服務貿易:新視野、新機遇、新發展”,到2021年“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主題,再到今年“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主題,10年來,服貿會緊扣服務貿易發展新趨勢,為我國開放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實際上,如今服務貿易也呈現很多新變化、新特點。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首席專家張偉認為,當前服務貿易發展呈現鮮明的數字化特征。一方面,數字化讓商品和服務的可貿易性大大增強,以互聯網為基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構成物聯網、區塊鏈等現代服務系統,大幅縮減了生產流通的成本,提升了價值創造和增值水平;另一方面,基于數字形態的新業態延展了貿易價值鏈,促進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以數據要素派生出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正在深刻改變服務貿易原有的形態。 今年服貿會更加突出“雙碳”主題。圍繞今年年度主題新設了環境服務專題,各專題展圍繞綠色創新展示全球服務貿易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場景。同時,展覽展示突出數字科技新元素。在首鋼園區展區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題展中,用元宇宙打造體驗館和成果發布廳,集中展示元宇宙內容制作、場景應用等新興領域前沿技術和發展成果。 持續加力的服貿會,助推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對于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情況,盛秋平說,去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實現了恢復性的增長。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額達到了5.3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創歷史新高,服務出口世界排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了2.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1.6%;其中服務出口1.4萬億元,增長了24.6%,“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不過,盛秋平也指出,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和制約,如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持續,服務貿易面臨外需收縮的風險,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等。但我國服務貿易堅實的發展基礎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在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沒有改變。“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擴大開放水平、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平臺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對此,李俊表示,疫情防控期間,跨境人員流動受限,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全球市場遭遇挑戰,尤其是與境外消費相關的服務貿易業務受到沖擊;但在推進傳統生活服務的線上化方面也面臨新機遇,以數字化方式拓展全球數字服務市場是當前服務貿易企業應關注的重點。另外,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也迎來了巨大的增長機遇,如,運輸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數字倉儲、金融結算支付、電子商務服務等面臨較大的增長空間,正在成為未來服務貿易企業重點拓展的領域。 據悉,今年,相關部門將研究推動出臺一批“給力”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數字貿易、技術貿易、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其中,《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已于日前發布。 此外,在擴大開放水平方面,將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升自主開放水平,并以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為契機,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提升各類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化水平。 未來,要推動服務貿易更好更快發展,需要持續發揮服貿會促進高質量開放的效能。對此,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藍慶新建議,應以服貿會為契機,深化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擴圍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高標準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高水平建設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探索全國版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專家認為,服貿會應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放大平臺功能;應不斷推進服貿會的數字化,通過數字展覽、數字交易、數字洽談、數字會議等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貿會”。 |